第392章 心怀愤恨的萧玉_诈宋
阿凡提小说网 > 诈宋 > 第392章 心怀愤恨的萧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2章 心怀愤恨的萧玉

  说来,这还是安维轩第一次上金国的早朝,此前虽在宣徽院任过职,但完颜亶出于对安维轩的宋使身份的顾忌,未曾给他上朝的资格。

  金朝的制度,大体上都是照搬北宋的。所以供高官上朝前休息的待漏院,也一并照搬了来。

  话说回来,金国处于极北苦寒之地,特别是在冬天上早朝,冰天雪地的在宫门外等候,天知道会不会冻出个好歹来,特别是年老体弱的,一口气上不来永垂不朽的也不是不可能。

  正所谓尊卑有别,到了宫门前,安维轩与那同行的小贵族分道而行,被请到了待漏院中休息等待。

  方进得待漏院门,熟羊肉与其它菜食的香气便扑面而来,其间还夹杂着少许的酒味。随之映入眼帘的是一群金国大员各自盘膝坐于炕上,面前桌子上摆着吃食酒水,各自大吞大嚼着。

  听得有人进来,一众正在大吃的官员无不将目光落在安维轩的身上,只打量了两眼便各自低头继续进膳。毕竟安维轩的身份有些尴尬,在情况不明之前,这些官员是不会主动招惹安维轩的。

  不止是金国的待漏院给上早朝的官们准备膳食,在北宋时期,朝廷就在待漏院里给官员们准备了吃食酒水。南宋之初国势维艰,待漏院没了这个规矩,直到宋金议和后国库渐渐宽裕,才又复行供给饮食。

  只是安维轩眼不见心不烦,不想与秦桧还有其手下的一众人真面,才一直没有去待漏院。

  “这位是礼部新上任的尚书老大人罢!”安维轩进了待漏院,想是主管待漏院的小官奔了过来,行过礼后问道:“老大人想吃些什么?下官这便去安排。”

  不等安维轩应声,却听得里面有道声音传来:“靺弥勒,宋人骨头软,牙齿也软,你只管去拿些稀粥来与他吃便是。”

  那名唤靺弥勒的待漏院小官面色尴尬,又不敢应声,只能陪着笑垂手立在那里。

  听得那人言语,安维轩只将目光投了过去,见得一位三十多岁的人坐在那里,正大嚼特嚼面前的煮羊肉。

  “此人是谁?”安维轩低声问道向那待漏院使。

  靺弥勒不敢不说,只好低声说道:“曾任礼部尚书萧老大人……”

  对金国朝事多少知晓一些,听得这靺弥勒应话,安维轩一挑眉头旋即笑了起来:“萧玉?那个因检举前太傅,领三省事原王宗本,而骤然升职的萧玉?”

  此时许多官员正在瞧热闹,听得安维轩言,险些笑了出来。

  方才那个出言不逊的官员不是别人,正是那位以前与完颜宗本相从甚密,在刀剑之下贪生怕死,为求活命某作伪证,最后出卖朋友完颜宗本,从而直接酿成完颜宗本即位后第一场宗室大灾的关键人物之一,萧玉。

  那正在大嚼羊肉的官员正是萧玉,听得安维轩言,如遭电击一般直接僵直在那里,眼中连起初还有些怒火存在,然而在听到周围传来的嗤笑声,那些涌出的怒火尽数被羞愧占据了。

  显然,在一众金国官员的眼中看来,安维轩怼得很是漂亮,谁都知道所谓的完颜宗谋逆一案冤枉,但没有一个人敢说出来,特别是这萧玉因出卖昔日上级骤升,令许多官员很是看不上眼,但知道萧玉是得完颜亮的亲信人物,顶多是在心中腹诽罢了。

  这时候的萧玉,早己经飞黄腾达了,因为作伪有功,他自小小的令史,一步蹦升到正三品的礼部尚书。显然,因为安维轩的到来,正做着礼部尚书的萧玉被调离了岗位,心中自然怀有愤懑,能对安维轩客气才怪。

  更令萧玉烦恼的是自己的新任职。

  准确的来说,因为安维轩的到来,萧玉让出了礼部尚书的位置,但不是平迁而升官了,升为枢密副使。

  只不过萧玉的这个官升得极不理想。谁都知道,完颜亮为了收拢兵权,将都元帅府改为枢密院,分割了原本属于都元帅府的权力,而将萧玉一个文官安插入枢密院,更有监视诸枢密院诸人与分权的味道,如何能教枢密院里的一众武官们高兴。

  所以,萧玉这个枢密副使在枢密院表面上人人尊重,暗地里时时碰到软钉子,实际上己经被疏远得成了边缘人物。

  不管是以前的都元帅府还是后来的枢密院,只有军功卓著者才有资格在本司掌权。在枢密院中的官员看来,他萧玉一个依靠佞幸得势的文官,有什么资格执掌枢密院,不被排挤才怪。

  话说回来,完颜亮任命官职根本就不走常理,从八、九品的令史骤升为礼部尚书,一下连跳十数级,这在历朝历代不止是罕见至极,更是不走常理的。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常识,之前萧玉做的这尚书省令史一职,与其他官衙里那些负责抄抄写写的令史是不同的。在金代虽同为“令史”一职,但前者与后者之间的差距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也不过分的。求书寨譬如此前协助完颜亮弑君篡位的李老僧,助完颜亮干掉完颜撒离喝的都元帅府令史遥设,二人所做的令史都属于低级办事吏员而在尚书省与御史台担任的令史,都需要有进士资格。

  一个是吏员级别的令史,一个是科举进士级别的令史,差距当然不是一般的大。

  但萧玉这令史的起点再高,依旧摆脱不了因佞获幸的名声,况且安维轩论才名与能力,皆在萧玉之上,更曾算是完颜亮的谋士,在完颜亮心中的地位比萧玉不知高出多少,更适合来做这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是清流官,能获知的朝廷机密甚少,很是适合初来乍到的安维轩。

  对于萧玉受了安维轩的讥讽奚落,在场的一众官员皆是一笑而过,转而讨论起迁都的事来。

  迁都是为大事,但女真贵族的基本盘或是说起源地都在会宁府周围一带,背井离乡远离会宁府,搁谁都不大愿意。只是今岁的四月初月,完颜亮己经下诏将都城迁往燕京,许多官员依旧在议论起事,看看是不是有阻止迁都的转机。

  大抵是觉得今日被安维轩揭了短,又挨了同僚的嗤笑,心中气愤或者是为了教枢密院里的同事不再低看自己。萧玉挺了挺胸膛,只说道:“从僚皆以为迁都不妥,我自当禀报当今圣上,请求陛下不要迁都。”

  ……

  不得不说,待漏院里的烹饪水平比外面高得不止一个层次,哪怕是最简单的白水煮羊肉,也煮的羊肉酥嫩汤汁鲜美。

  一斤多羊肉下肚又喝了碗浓白羊汤,吃得安维轩幸福的只打饱嗝,才意犹未尽的住了口。

  就在这时,有小吏来唤上朝了。

  出了待漏院,眼看着太阳出了来。这会儿时辰到了,赞礼官们开始指挥官员于午门外列队登记。而似安维轩这些高官们自然不要走这个程序,直接列在队伍的前面。

  文左武右,排队穿过午门掖门,停在仪门之前,等候鸣鞭之后,才熙熙攘攘的继续前行,最后进入到乾元殿中按规矩排好班位。

  看班位排次,金随宋制可不是说说的,官员排队的规矩与宋朝一丝区别也没有。

  金人早朝排位如下,乾元殿中设皇帝宝座,左右两边分别是空中禁卫和起居舍人等起居官,当然伞盖字扇之类的也不能少。

  嗯,安维轩所站得这个地方距离丹墀极近,可以清楚看到完颜亮身边每个人的相貌,更看到一个熟人莎里古真的丈夫乌速。

  丹陛之上,是高等武官、执宰、亲王一类的一二品大员,再向下则是东文西武的模式,当然低级的公侯勋贵们也在这边,为了表示尊贵,位置比文武官员要稍舟靠前一点。

  再之后便是鸿胪寺的赞礼官,银台司读本官,纠仪的御史、前导官等等这些在朝会上有差事的,这些人的品秩不高,之所以靠前是因为出入方便。

  而安维轩的位置,也就是朝中二品三品的都御史、尚书有各衙门正印官,也就是九卿之类的官员,则在这些赞礼、读本、御史这些执事官的后面,真真正正的第三梯队。只是前面二者毕竟是少数,

  第四梯队则是台谏御史之灯的口水官,再后面就是各部各司五、六品的侍郎与员外郎们……

  金人朝廷奏事也与宋朝差不多,由执宰与银台司在丹陛下像征性的奏报几件事情,坐在龙椅上的完颜亮照例应几句话便是,其余也便是没什么事情了。

  安维轩头上的长幞头巾、身上的紫袍子在一众金国官员里扎眼的很,教高高在上的完颜亮一眼便认了出来。面上虽有几分不悦,却忍了下来。

  银台事奏过事后,便没事情了,不出意料就可以退朝了。就在这时,与安维轩同样例在第二梯队的从二品枢密副使萧玉突然出列道:“陛下,臣有事奏。”

  朝中但凡有事上奏必先经过银台司奏报,萧玉这般上奏多少是有些不合规矩,当然也不算太过违反规矩,自然无人会出面指出过错。

  估计是昨夜与哪个妃子玩的嗨了,完颜亮一脸的疲惫之色,只面无表情的头道:“说罢!”

  得了许可,萧玉掷地有声的上奏道:“臣以为,陛下欲行迁都,实是不可。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fti.cc。阿凡提小说网手机版:https://m.afti.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