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声势做的足够大_诈宋
阿凡提小说网 > 诈宋 > 第360章 声势做的足够大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60章 声势做的足够大

  这一次,安大官人可真是下了本钱,直接斥巨资在钱塘门内买了处临街铺面的宅子,将这处宅子当做花榜试院。

  令人觉得丧心病狂的是,没过一日,安大官人将铺面前脸拆掉换成落地琉璃门、落地琉璃窗,连房顶的瓦片也换了一遭,尽数换成金色琉璃瓦。

  话说这个时代的房屋大多都是木质结构,用来承重的都是梁柱,将木质门窗拆卸下来自然不影响房屋结构,再装配上琉璃门窗也费不了多少功夫与时间。

  又过了两日,透过门前透明的琉璃门窗,只见得这处做为花榜试院的屋子里又添了许多物件,三顶桥子,分别是全新木质漆红镶金色、红色、绿色琉璃窗的轿子,轿帘也是分别由金色、红色、绿色琉璃珠串成,端的是好生奢华。

  另外,在门前的橱窗里,还陈列着许多琉璃饰物,金镶琉璃凤冠、银、玉镶琉璃凤冠、琉璃凤钗、琉璃项链、耳环、手镯等物事……

  从来都不缺凑热闹的人,自这处当做花榜试院的宅子改造完毕,便涌来许多人来围观,以致于整条街人都熙熙攘攘的。

  当然,为了扩大宣传效果,看守宅院的仆人也得了吩咐,向来参观的人来介绍这些物事的来历用途。

  三顶轿子分别是为花榜的前三名准备的,金银诸色琉璃凤冠也是为花魁娘子准备的……

  大投入、大宣传。

  见安维轩直接玩起了大手笔,刘官人、张子仁、刘伯震、胡文士等一干上届花试的主办者拍手叫绝之余,也是跃跃欲试,各自出钱出力,将自家的仆伇派出来任由安维轩使用差遣,用来四下派出传单。

  刘官人、张子仁、刘伯震、胡文士等人俱都交游广阔,又都呼朋引伴欢聚一堂,在欢宴的同时,只将临安城里与周围各州各府各县,但凡出名出色的女伎名字都记录了下来。

  当然,这些纨绔们绝对不甘于只做绿叶般的陪衬,更还想要些实惠。

  安维轩自是明白这些人的小心思,第一关初试,是为面试,要先刷掉一批相貌模样身材不过关的人,试想相貌丑陋的人若参与进来,岂不落了花试的声名第二关要刷掉一批才艺不过关的人,唱得走调、舞跳得走样,只会陪床睡觉的,一定要淘汰第三关,是识字、知书,这两样达不到标准,能叫才女么?能勾起读书人的兴致么?

  这些杂事都要有人去做,这些纨绔们要的也就是这些实惠,安维轩又不想管这些杂事,就直接放手,教他们求仁得仁,而这些纨绔也乐此不疲。

  两好合做一好,又何乐而不为。

  除了在大宋时报上登广告以外,专意还印了号外与报纸一块散发。除此外,安维轩还派专人四处派出请柬,分别投往临安城以外的秀州、越州、明州、平江府、绍兴府等地的但凡上了规模的妓家,并在这些地方的张贴榜文。

  榜文上更写的清清楚楚,但凡自认为有才有貌,便没有收到请柬女伎尽可以赴临安府参加面试,待通过面试之后参加花试最后的大比。

  话说,自从初试开始以来,花榜试院门前停下的小轿就络绎不绝,于阵阵胭脂气息中,无数姿色不俗的小娘子进进出出、来来去去,只教钱塘门内这条街上人流比往日更翻了几倍。

  有了绍兴十八、十九年两次花试的底子,整个江左的文艺界伶人眼巴巴的盼望着绍兴二十年的花试,却未想到去岁竟然未举行花试,此次听得重开花试,整个江左两浙的文艺界俱震动起来。

  各地伶人纷纷赶赴临安,参加花试,甚至有的地方,伶人们都是组团前往。

  话说各地但凡能来参加花试的女伎,哪个不是本城的翘楚,业界的行首?有选手,就有粉丝团见得相好的女伎赶赴临安,一众粉丝们又岂不赴临安追星。

  一时间,整个临安城可谓是百花齐放,纵是张子仁、刘伯震、胡文士等一干在风月场中厮混的老油条,这一次也涨了见识。

  ……

  “侍郎老大人,请留步。”

  这日,安维轩刚刚进了礼部,正欲向后堂行去,忽被个小吏唤住,那小吏施过礼后只说道:“侍郎老大人,尚书老大人有请,现正在公房中等候您。”

  听是晃谦之来寻自己,安维轩径直向尚书公房行去。

  “你这厮,又在耍什么勾当!”

  安维轩刚进得公堂,便听到晃谦之劈头盖脸的说道。

  劈头盖脸的被训斥了一句,安维轩很是不解:“还有十余日下官便要出使金国,最近只准备出使的相干事宜,并无任何不妥的举动呐。”

  “本官是问你花试的事!”晃谦之的面色很是难看。安维轩只说道:“花试不过是打了下官的名号,但主要还是靠一些朋友在打理,下官并没有因此而耽误公事。”

  “本官没说你耽误公事。”晃谦之从鼻孔里哼出长气,用带着压抑的语气说道:“再过一月便是殿试,你也知道本官是为此次春闱的知贡举,却偏偏要将花试的动静闹的那么大……”

  明白了,晃谦之是嫌自己将花试噱头做的太大,抢了他身为春闱知贡举的风头。

  理解到晃谦之心中的怨念,安维轩只得安慰道:“尚书老大人,花试声势做得再足,也不过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怎能与朝廷抡才大比相提并论,说到底这花试最多只能算做是为春闱的铺垫,谁不知道春闱才是重头戏。”

  “陛下若不是念你身担重任,即将出使金国,怕是早便派人申斥与你。”听安维轩好言劝慰,晃谦之依旧带着气性,末了不忘说道:“早弄早了,莫要耽误了春闱科举!”

  ……

  好不容易哄完晃谦之,安维轩回到公房,校阅报务院送来审阅的稿件,那边有小吏进来禀报道:“侍郎老大人,有位唤做朱熹的官人说是您的同年,现下正在外面大堂请候。”

  “朱熹?”安维轩放下手中稿件问道。

  “正是!”那小吏应道。

  听得朱熹来访,安维轩直接迎出门去。

  二人见面,各自有一种沧海桑田,物事人非之感。

  朱熹被后世尊为半圣,做为朱熹的同年,安维轩看着自己的这位同年,眼中还是带些圣人光环的。

  三年不见,二人各自少了此前的年少青涩,变得沉稳起来,甚至为了表现出沉稳,朱熹还蓄了须,看上去比安维轩还显得年长一些、沉稳一些。事实上,朱熹十月份生人,比安维轩还小上半岁左右。

  都说封建礼教吃人,但这不能怪在朱熹的身上,朱熹著书立说研究的是圣人道理,从来都不是妇人守寡改嫁之类的细枝末叶。

  真正将封建礼教扭曲、再将扭曲发挥到极致走上歪路的,都是祠堂里的那些为了掌握家里大权的家族长辈们,为了牢牢掌握攥在手里的家族权力,这些老歪嘴和尚自然要把经念歪,朝着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上念,最后反正背锅的是他朱圣人。

  事实上在后世的二十世纪,各种运动中人们大肆批判这些奠基华夏道德基础的圣人们,反倒是没有思考这些圣人们对华夏文明道德的贡献,使得世人道德水平发生滑坡,这才是最为悲哀的。

  甚至后世所谓的新文明道德建设,说句大言不惭的话,也是在这些圣人道德学说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以一副新马甲出现,至于里面还是那个里子而己。

  沧海桑田。三年前自己回老家的时候,自己的这位同窗先于自己一步授了官,礼步的一个杂佐官罢了,三年之后高居侍郎,己然是朝中重臣的存在了。

  而自己这一次来临安是来铨试的,便是铨选上了也不过是个八、九品的小官,二人间的距离可谓是好比天渊。

  对此,朱熹很是感慨。

  公房旁边的花厅,专门用于会客之用。

  二人落座,小吏上过茶水,朱熹从随身的书袋中拿出几本书稿,“去岁秋日,安兄曾托人捎信与我,教我游说几位先生,将几位的书稿整理校对,以刊印发表,这是我整理好的草稿。”

  安维轩接过书稿,翻看过页面又看了看里面内容。

  那边朱熹说道:“这本易经解读是家岳屏山先生对易经的解读,家岳儒家经典无所不读,惟对易经更有研究,家岳驾鹤西去,我将之整为书稿,以教流传于世……”

  “白水先生驾鹤西去了?”安维轩惊道。

  朱熹应道:“岳父他老人家于绍兴十九年走的,己经两个年头了。”

  “当世零乱,权奸横行,老先生避世不出,可惜了满腹的治世学问。”安维轩叹道。

  刘勉之是朱熹的岳父,曾于绍兴初年为官,主张抗金而秦桧主和,二人政见不同,秦桧怕刘勉之的抗金见解影响到赵构,不予引见与赵构,刘勉之知与秦桧合不来,以养病为由回家归养专心做学问。

  待安维轩看过刘勉之的易经解读,朱熹又拿出一摞书稿,说道:“这是春秋传、胡文定文集十五卷,还有武夷学案,俱都是籍溪先生之伯父武夷先生胡文定公所著,劳烦安兄查看可否能登录书目。”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fti.cc。阿凡提小说网手机版:https://m.afti.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