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回来的不是时候_诈宋
阿凡提小说网 > 诈宋 > 第351章 回来的不是时候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1章 回来的不是时候

  依以往的惯制,每岁开年初四,始与金人交割岁币,中间再有曲折,最迟在三月初完成交割,前后需用时两月。

  而今岁岁币交割的太利索了,前后所耗不过十多日的时间,迅速的令人咋舌。

  岁币交割迅速结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天长县征发来的差伇民夫可以早早归家团聚意味着漕司与盱眙不再劳民伤财,还省下了几千两银子。

  此前安大官人官名不显,但此次交割岁币教整个淮南东路、淮东漕司、盱眙军与治下各县官员俱都记住了安大官人的名号。

  年纪轻轻便官居四品,不少放任在外的官员都以为安维轩这个四品官做驸马换来的,直到此次岁币交割,才教人认识到安维轩的不简单。

  二月初二这一日午间,完成最后一批岁币交割的安维轩,在敝牯、萧和尚二人拜别中踏上了驶往淮河南岸的渡船。

  萧颐、王竟二人宦海浮沉,俱是成精一般的存在,也不想为了安维轩彻底得罪敝牯、萧和尚俩个这五、六品的佐官。泗州驿馆吃烤全羊的晚宴上,又做了次顺水人情。

  ……

  返归宋境,在盱眙军驿馆住了一夜,安维轩于次日南归临安复命。

  几千年下来,官场己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官场机制,一切程序都是有规矩可遁的。依地方官来说,每任地方官员来的时候都是轰轰烈烈,离去的时候也不能悄然无声,不然让别人看到会觉得是灰溜溜的走人,有损于形像。

  所以地方官上任要走形式,离任时的功夫更要做足,什么功德碑万民伞更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必需之物。总之一句话,上任与离任,俱要弄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才有面子。

  做为临时差遣来的官员,安大官人不同于地方官,自是不需要走这套程式。悄悄的来,悄悄的走便是。

  二月初三,黄历上是出行的好日子。

  清晨,安维轩带着随从出了盱眙军驿馆,身后还有一干与自己担着同样使命,要回临安复命的密院差使臣押解银纲的四人、户部押解绢纲的差使臣十二人,会同左帑库子秤子一干人等。

  却说身着乌纱官袍的安维轩坐进轿子刚刚离开馆驿,走了百十多步轿子便停了下来,安维轩掀开轿帘正欲开口发问,却见在前方有个搭起了彩棚还有一群百姓,拦住了去路。

  就在这时,有个须发花白的长者带着一干百姓前上,拜道:“前面可是今岁负责交割岁币的安老大人否?”

  “正是安某!”听言,安维轩下了轿上前还礼,又问道:“老丈寻安某所为何事?”

  “拜见安老大人。”那长者向安维轩再次拜了拜,接着说道:“小老儿是天长县的都保,今岁交割岁币征发的都是我天长县的百姓,未想到老大人前后只用十多天便完成了岁币交割,教我等乡民父子夫妻儿女早日回家团聚,更未耽误农时,我等天长百姓感念安老大人之恩,特意在运河边摆酒与安老大人送行。”

  那随在安维轩轿后的一干官员,见得这一幕,惊的险些掉了眼珠子。这一幕,对他们绝不陌生,这是官员离任时常走的程式呐,怎么用在了这里。

  本朝王介甫于熙宁变法时,曾提出了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眼前这小老头,大抵相当于后世乡长级别的人物。

  听言,安维轩说道:“老丈过誉了,安某只是例行朝廷遣派的差事,份内之举罢了。”

  “以往每岁交割岁币少则七十余日,长则八十多天,既劳民伤财又耽搁农时,唯有安老大人此次行进顺利,我等百姓如何不感念于怀。”

  那任都保长的老丈忙摆手道,又从旁边人手中接过斟倒好的酒水,“这杯酒是小老儿代我天长百姓敬安老大人的!”

  安维轩不敢不接,一饮而尽与这老丈又谈论几句,方才继续前行。

  而这都保长却未散去,领着一众百姓随在轿子后面与安大官人送行。

  向运河边行不多远,又见有衙门胥吏搭彩设席,这些都是天长县负责充当苦力的差伇,来向安大人敬酒。

  待安维轩受了敬酒,刚刚坐入轿中,却见有个差伇飞快的上前,抱住安大官人的大腿,又有几个差伇七手八脚的将安大官人的靴子脱了下来,并呼道:“恳请安老大人留下来……”

  脱靴遗爱?

  这……有些过了!

  随在安维轩身后的一众官人见到这一幕不禁摇头,安大官人是四品的侍郎,不是淮东路的官员,如何能留在这里。

  更令这些官员疑惑的是,这脱靴遗爱脱下来的靴子,按规矩知府的放在府衙、知县的放在县衙,他安侍郎在这盱眙军连个办公的衙门都滑,这靴子要挂在哪?

  安大人随身行礼里不缺靴子,换上一个便是,继续前行。电子书屋不多,从驿馆门前到运河码头,短短不过半里多路扎了七、八个彩棚,千余百姓、差伇送行。

  行至岸边,安大人与送行的百姓差役抱拳道:“诸位父老乡亲请留步,安某南下复命矣。”

  那都保长叹道:“经此一别,不知何日再见大人……”

  说话间,安维轩上了官船,沉吟片刻念道:“忍耻包羞事北庭,奚奴得意管逢迎。

  燕山有石无人勒,却向都梁记姓名。”

  一首题盱眙第一山吟罢,安大人乘船南下。

  ……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安大人心中清楚的很,自己做下再大的功绩,依自己与秦桧的关系,朝廷里的那一堆人也会视而不见装聋做哑。

  既然如此,他维轩为何不自己给自己涨涨脸,将面脸面功夫做得足些?

  似盱眙军通判陈成、天长县庄知县都是边缘人物,既然投靠不了也不想投靠秦桧,眼下有个四品的侍郎还是天家帝婿身份的人物就在眼前,如何不是二人一个机会。

  常言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秦太师再是官家眼中的红人,也是行将就木的老朽,论年纪论关系抑或是论能力,眼前的这位安大官人似乎都是更有潜力,如何不值得这二人结交。

  既然想结交这位安大官人,功夫自然要做得足些。话说在这个封建时代,老百姓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清官,安大人能在短时间内将岁币交割完毕,一个能臣干臣的声名是免不掉的。

  而被官府拉来充当劳役的百姓更是得了实惠,正所谓两好合做一好,他陈大人与庄知县再着手下心腹去与保长们活动一下,于是就有了今日这场脱靴遗爱的送行戏码。

  当然,陈通判与庄知县为了避嫌并没有出现在当场,而官衙里的差伇与百姓不受朝廷约整,又受了安大的实惠,出来送行也是发自内心的。

  ……

  眼下正值春日万木披新春花吐蕊之时,但安大官人的心思并不在欣赏美景之上,而是着眼于回到临安城之后一干事情的安排上,再说沟通盱眙与临安的运河水路,自己己经有过两次往来,实在觉得没有什么看头。

  先要是种植棉花的事情,一来棉花可以纺布,二来棉花可经纳入冬衣里御寒,三来棉花经脱脂后可以用来制取硝化棉,而硝化棉是枪炮的发射用药……

  依安维轩看来,推广植棉势在必行,更刻不容缓。但朝廷里从来不缺有与自己唱对台戏的,这就很麻烦了。

  途经平江府时,安维轩得空回了趟家,只是因儿女幼小,家中妻妾不能远行,随自己宦游的打算便暂且放下了。

  自盱眙军至临安,金使入贺需十五、六日,本朝官员走得急些,十多日便能抵达临安。

  回到临安,安维轩第一件事便是奔赴礼部,察看知识产权司与报务院的诸多事项。令安维轩满意的是,不管是知识产权司与报务院皆是按部就班的运行中。

  礼部尚书晃谦之是秦桧的僚婿,知识产权司与报务院操作性又太复杂,便是秦桧手下一干党羽有心将这两个衙门握在手里,但想起之前周执羔与丁娄明的遭遇,没人敢来知识产权司与报务院任职,只好做罢。

  另外还有个好消息,晃谦之身为礼部尚书,顺理成章的成为今岁省试的主考官,在晃谦之的运作下,肖英宣、周青二人通过省试,顺利过关。

  过了省试,就意味着有了功名在身。

  “你怎在这个时候回来了?”

  查看过知识产权司与报务院,以公干为名,安维轩溜进了晃谦之的公房,还未等安维轩发话,晃谦之便问道。

  “老大人这是何意?”安维轩不解。

  “你哪怕晚个十天半月再回来也好,却赶上了这个时候。”晃谦之摇头道,“官家这几日正在商议,派人担当祈请使,请求金国归还渊圣皇帝及靖康时被掠走的皇族,增加帝号等事项,现下正在商议人选一事。”

  听言,安维轩只叹道:“渊圣是金人牵制我朝的一张底牌,如何会归还我朝。”

  “正因如此,你回来的才不是时候。”晃谦之无奈,又说道:“朝廷现下倾向的人选是巫伋,而恰巧你今日回来了,又提前完成了交割岁币的差事,人选怕是要更改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afti.cc。阿凡提小说网手机版:https://m.afti.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